光伏发电 “点亮”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我国对光伏发电在农村发展中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通过实施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土地和屋顶等资源,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承德市也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这不但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三复兴地村的国家电投神源围场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近万亩光伏板下,新鲜优质的牧草和金莲花长势喜人,周边的村民在地里劳作。“该项目除年均发电5.73亿度以外,还可通过定期轮牧机制、规模化种植等方式,带动附近300余名农民就业,使农户每年增收万元以上。”承德神奥新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黄前飞说。
国家电投神源围场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光伏+畜牧饲料种植+绿色养殖相结合的智能化并网发电方式,将绿色能源产业与当地畜牧业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土地集约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控利用。项目建成后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上网量57262.39万kwh,年平均运行小时数为1659.78h。
近年来,御道口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积极与光伏企业对接、分析研判、认真谋划企业联农、带农、富农方案。打造生态观光花海,种植金莲花800亩、油菜花300亩;打造参与性旅游节点,修建旅游节点景观五处。企业除光伏并网发电外,还将利用万亩光伏下的土地和项目周边其他闲置土地,发展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金秋十月,承德县石灰窑镇的穆勒四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代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产业园的大棚上方,50多名工人正争分夺秒地架设光伏板,举目远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工人们忙着处理菌包、打理樱桃树,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春的希望。“我们公司的‘农光互补’项目,2022年开工,总投资6.2亿元,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目前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已完成了800亩桩基施工及2万千瓦支架安装,预计将在年内全部建成,到时候园区的农业种植及光伏发电总收入将达到4.5亿元,安排就业1000人以上。”该公司CEO董存勇告诉记者。
啥是“农光互补”?简单地说,就是大棚顶上装上光伏设备,进行光伏发电;大棚内进行食用菌、蔬菜、水果等种植。发电种植两不误,一地两用。“农光互补”好在哪儿?董存勇介绍说,棚上架光伏板,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本,这一升一降间,利润就出来了。而且依据棚内作物的不同,光伏板架设的位置也有所变化,喜阴的食用菌棚上架设的是全遮光伏板;娇气的叶菜和花卉大棚上搭的是半遮的光伏板;大棚里种了喜阳的瓜果类,光伏板就架在大棚后面,有进有退,这一进一退间,给了棚内作物十足的“安全感”。
“在园区打工,一天下来能赚150块钱,一个月能赚上三四千,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在香菇种植大棚内,药王地村村民张大姐对记者说,“园区离家近,边工作边照顾家里,这日子过得才叫踏实。”“村民得了地租,赚了薪金,要是还想多赚点,可以承包园区里的大棚,自己管理。园区提供秧苗、技术,管销售,可以说没有后顾之忧。去年磴上村的梁怀杰承包大棚,种了9万棒香菇,赚了16万。”董存勇说。项目建设“跑起来”、经济发展“热起来”,老百姓的腰包也就“鼓起来”了。
穆勒四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光互补”项目是承德县清洁能源项目大干快上的一个缩影。去年承德县获批的上谷农光互补储能、建龙林光储能+矿山生态等6个项目,共计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目前这些项目已经全方面进入施工阶段。未来,这些项目将给承德县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抓投资、上项目,千方百计促发展。据悉,2023年,承德市坚持把项目作为增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确保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60个以上,推动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推进全市经济加快恢复、企稳向好,为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自从有了发电站,我们沾了不少光,不但可以获得山坡土地租金,还可以在电站打工,做一些清洗光伏板、除草等零活,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养家钱。”正在光伏板下除草的村民刘海开心地说。在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苇子沟乡的光伏项目点,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有致地铺满整个山梁,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昔日荒山,如今变金山。
“这片荒山土壤肥力不够,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建了光伏电站以后,村民还增加了收入。”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宽城电站工作人员说,“自从光伏发电项目落户蔡家沟村,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据了解,该县苇子沟乡光伏项目由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占地约850亩,建设光伏发电装机2万千瓦。该项目每年为村里带来2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为该县带来近500万的税收。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发电效率,光伏板一年四季都需要擦洗,而这正好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
近年来,宽城满族自治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抓手,大力推动构建新的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同时,快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给侧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利用好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目前已建成农村光伏电站4个,均已并网发电,全年发电量约为5865万千瓦时,促进农民增收约2800万元。光伏发电“点亮”了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