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设备:比储能还好确定性最高的光伏细分赛道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733篇个人独创的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光伏行业,除了这两年急速扩张、尚处于蓝海市场的逆变器和储能,尤其是具有一定零售属性的户储行业之外,新能源大爆炸也十分喜爱光伏设备环节,甚至是最喜欢的环节,长期确定性甚至比光伏别的环节更强。
研究光伏设备行业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行业里各个细分赛道的竞争格局是很不错的,集中度普遍都比较高,行业前三名基本都垄断了绝大多数的市场占有率,其中行业龙头又占据了超过一半,甚至70%到80%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寡头竞争模式。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在光伏这样卷的赛道里,为什么光伏设备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如此之高?
2022年,全球硅料CR3达到56.9%,CR5达到了77.2%,而且集中度还在持续提升;硅片环节,由于这几年新入者比较多,去年行业集中度会降低,即便如此,2022年CR5也达到了69.3% ;光伏电池环节,这几年受P型向N型转型的因素扰动,行业巨头扩张速度放缓,集中度也有所下滑,但CR5同样超过一半,为50.7% ;组件环节,同样集中度比较高,CR5 为57.2%。
原因是行业科技含量比较高,中国几乎垄断了光伏所有环节的产能,导致在很多人眼中,光伏行业就是一个低端制造业,但其实人家本质也是高科技行业,跟芯片这个大家熟悉的“半导体”行业一样,都属于半导体行业,只不过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上低一些。
技术含量比较高,又比较卷,注定了就是一个巨头的游戏,行业集中度自然比较高。
另一方面,相比光伏别的环节,光伏设备对于产业链的依赖程度更高,不是闭门造车就可以突然研发出更强的设备,而是要与客户共同参与,先发优势会带来与客户的优先绑定、形成正反馈循环,加速研发, 结果就是强者恒强,龙头集中度慢慢的升高,行业的集中度也慢慢变得高。
当然了,一旦光伏技术路线出现重大改变,光伏设备的竞争格局也可能因为下游客户的变化出现重大变化。
光伏设备之所以值得看好,除了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之外,也是因它的长期成长确定性比较强。
本身卖设备的核心逻辑是技术迭代,理论上,行业竞争越激烈,对卖设备的越有利,光伏行业不仅竞争非常激烈,技术迭代也很频繁,光伏设备厂商就可以随技术迭代一遍一遍地卖设备。比如之前卖P型电池设备,现在开始卖N型的TOPCon和异质结设备,接下来还可以卖钙钛矿设备,以前卖小尺寸的设备,现在卖大尺寸的设备。技术上的含金量越高,设备的价值含量也就越高。
随着行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整个市场的总量也在一直增长,行业的成长空间也就越大。
光伏设备基本都采取以销定产模式,存货压力比较小。可别小看这一点优势,为什么光伏行业过去几十年总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就是因为技术持续迭代,行业龙头可能会因为激进的产能扩张策略,在行业周期底部或者技术重大变迁中耗尽现金流而破产。
虽然光伏设备也无可避免地要进行产能建设,但以销定产的模式却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存货压力,避免因为激进的产能策略造成现金流紧张甚至耗尽,最后导致破产。
这就是为什么光伏设备行业同样无法回避技术迭代的问题,但从几个设备龙头的发展历史来看,都证明了作为各自的细分龙头,它们具备穿越技术周期的能力。
以上说的都是光伏设备相比别的环节所具备的优势,如果说有什么比不上的地方,那可能就是业绩的连续性差一些。
光伏设备的业绩增量大多数来源于于技术迭代带来的全新需求,以及大规模扩产带来的增量需求,这就导致相比别的环节,不仅要承受光伏行业本身具备的周期性,还要承受处于产业链上游带来的周期性,这种双重周期属性,决定了光伏设备环节的业绩连续性相比别的环节要更差一些,相应的,长期的市值增长潜力也小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别的环节有超过千亿,甚至一度超过5000亿的企业,但光伏设备环节顶破天也就超过1000亿出头,现在更是全部在1000亿以下。
但可以通过向产业链别的环节,比如利用设备优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成为产业一体化企业,或者专注于设备厂商定位,只是向产业链别的环节延伸,成为光伏产业综合设备厂商,还可以向其他产业拓展,成为综合性的设备平台企业,继而得到成长性上的补偿。
这也是目前很多光伏设备企业正在做的事情,通行的模式都是依托于产业链的某一个重要环节做大做强后,借助该环节的优势,向下游配套提供别的环节的设备,或者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比如双良节能,这几年一直努力从还原炉业务向硅片环节延伸,现在也是硅片环节里野心勃勃的新玩家。
又比如迈为股份,从丝网印刷设备起家,垄断了超70%的市占率后,向整个电池设备拓展,现在又向激光设备、半导体设备拓展。
最典型的是晶盛机电,从单晶炉业务起家,垄断了全球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后,逐步覆盖滚圆磨面一体机、截断机、切片机、叠瓦自动化生产线等环节,甚至向半导体设备延伸,逐渐向综合设备平台的方向发展。
总之,光伏设备是光伏赛道里跨越技术周期能力最强的环节,尤其很多公司已验证自己就是有跨越技术周期的能力,在面临P型向N型电池转移的大周期初始阶段,还有足够广阔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