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城技术助力多个“首创”项目
“双碳”战略下,减碳已成为时代命题。近期,未来科学城又有多项降碳技术走向示范应用,成为国内国际“首创”。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宁海电厂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项目工艺包在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简称低碳院)通过专家审查,标志着国内首个燃煤电厂万吨级低压低能耗吸附碳捕集示范项目真正开始启动。所谓碳捕集,指的是将煤、石油等化学燃料使用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收集起来,并进行封存或利用,是当前利用化石燃料后减碳的一种重要手段。
此次项目的根源可追溯至2021年。彼时,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吸附法碳捕集关键技术开发及中试验证”正式立项,由浙江公司宁海电厂与低碳院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团队一同承担技术攻关与示范任务。
项目的难点在哪里?由于燃煤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很大,所以如何把实验室里研发的捕集技术工艺放大、如何规模化地制备碳捕集所需要的吸附材料,都是关键瓶颈问题。为此,项目组历时3年完成了高容量碳基物理吸附材料与成型制备技术开发,提出了“低压吸附—真空再生”低能耗碳捕集工艺,开展了小规模试验系统性能验证与工艺放大模拟研究,编制了万吨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艺包。
随着技术探讨研究趋向成熟,该示范项目将依托浙江公司宁海电厂启动建设,通过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等多方面创新,有望将捕集工段能耗降低至每吨二氧化碳2.0吉焦以下,有望为能源行业末端减碳提供更经济可行的技术选择。
据悉,吸附法碳捕集是低碳院重点开发的CCUS前沿技术之一。明年,低碳院CCUS团队将在推动此次示范项目建设的同时,加速推进膜法碳捕集、二氧化碳电催化、碳封存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
除了碳捕集领域,电化学储能系统也是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企业重点研发的方向之一。近期,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自主研发和承建的全球装机容量最大单层站房式储能电站——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配套储能二三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该储能项目成为接入华北电网第一座大规模储能电站。
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风光等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领域的代表性技术路线,近年来其装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传统电化学储能电站多采用预制舱布置路线,该技术路线具备设备运输方便、工程建设流程简单等优点,但同时面临占地面积大、舱体数量多、设备配置冗余严重、热管理损耗高、消防手段单一、运维友好性较差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站房式储能技术路线逐渐受到关注。站房式储能,即将电池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放置在建筑物内的储能集成方式。此次上都配套储能项目,通过单层站房式储能系统布置方式,大幅度的提高储能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利用集中供暖管网供热技术分配火电厂余热,有效实现高效节能热管理;首次配备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级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充分保障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运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