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早以前撂荒烂泥滩 现如今葱郁水稻田

文章出处:升博体育平台入口/预制舱 发表时间: 2023-08-19 21:49:23

  秋分时节的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游人不断的稻田公园里,晋祠水稻泛着金黄,丰收在望,一派江南风光。

  今年76岁的村民任反贵没事总喜欢到稻田公园里逛一逛,看着稻田公园里人来人往,总是忍不住回忆往昔,“以前村里开了好多家石料厂,每天都能听到山上的炮声,出门都是漫天的灰尘,现在村里陆续恢复种稻田,环境好了,游人多了,我们的日子也慢慢变得好了。”

  花塔村地处太原市西南龙山脚下,与晋祠景区相邻,因村内曾有隋开皇年间所建华严塔而得名,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村土地面积1833.4亩,耕地面积1075.6亩,现有农户647户,村民2025人。

  因有晋祠难老泉的灌溉,这里曾是一派“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美好景象。改革开放初期,花塔村以农业机械化闻名全省,是省市农业战线上的老先进。八九十年代,村里积极发展副业,靠山吃山兴建起翻砂厂、石膏厂、石子厂、石灰厂、预制板厂、水泥厂等,村办及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但低端工业公司经营模式粗放,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收益也直线下滑。由于生态破坏严重,世代浇灌晋祠水稻的难老泉断流,村里的稻田也随之荒废,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因环境污染大打折扣。

  眼看走消耗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路子难以为继,村里陆续关停取缔了散乱污企业,倒逼产业体系转型升级。2017年,作为晋源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先行村,花塔村率先进行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了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行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经过充分的调研、讨论,村干部一致认为农业转型发展才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作为太原农耕文化的品牌和荣耀,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七蒸不烂,且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的晋祠大米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可当作花塔村的绿色之米、致富之米。”花塔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说。

  花塔村村南的集体土地曾经是一片玉米地和芦苇塘,管理混乱、种植低效、集体无收益,撂荒问题十分严重。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花塔村收回了集体土地330亩,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进行晋祠水稻种植,建设稻田公园。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推广机械化生产加工,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如今水稻亩产可达1000斤,再现了“千家溉禾稻,满目江南田”的盛况。

  同时,按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思路,花塔村将花、草、树、景观小品等元素融入稻田公园,初步建成了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与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团队合作,投资30万元,建设了40亩稻田生态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区,进行稻鱼、稻虾、稻蟹混合种养试验,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带动辐射周边稻区、藕田及湿地,推动生态全域旅游的形成。

  田间鱼虾蟹游动、鸟类飞翔觅食,许久不见的蜻蜓也重新立在了尖头,如今的花塔村实现了从“撂荒烂泥滩”到“葱郁水稻田”的华丽转身。村民也因此受益,日子越过越好。

  晋祠大米、稻田公园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幅度的提高,也带动了民宿经济、特色餐饮的发展。花塔村乘势而上,开展了雨污水改造、水源置换、厕所改造、弱线入地、墙面美化等重点工作。同时,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文化室、图书室、健身活动场所、卫生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民服务室、妇女活动中心、公共浴室、小学、幼儿园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农业提质增效,工业也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生产厂房封闭改造,生产的基本工艺全面改进后的远东水泥构件公司为花塔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凭借水泥生产的技术优势,村里另有近400人进入晋源区打造的以远东构件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收入大幅度的增加。